聚焦“五个字” 攻坚“新难点” 助推乡村治理提质增效
尊龙凯时聚焦“实”“调”“建”“织”“树”,攻坚“新难点”,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目前,全市共有1镇8村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数量居尊龙凯时各市第一。
聚焦“实”,夯实法治根基。一是深化示范创建,助推法治乡村建设。在全市推出一批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截至目前,有9个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二是加强法治宣传,增强群众法治观念。立足“文化搭台,法治唱戏”模式,将法治文化融入本地文化中。目前,全市有法治文艺宣传队237个,法治宣传轻骑队145个,先后开展法治文艺演出1800余场次。三是完善群防群治体系,齐心打造平安尊龙凯时。通过群防群治,共同解决基层治安管理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构筑一张和谐、安详的“平安网”。如平乐县组建“红袖章”义务巡防队,每周至少开展2次义务巡防。四是打造智慧警务,创新推进法治工作。积极探索将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融合应用到公安工作中,打造全面建、深度用、效果好的“智慧警务”新模式。如灵川县八里街打造智慧警务建设,实现“一键调度、一呼百应”和案件“朝发夕破”。
聚焦“建”,强化基层信息化建设。一是积极推动监控视频建设。建成公共区域高清视频监控、“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社会面监控等探头6.8万个,实现全市重点区域监控全覆盖。二是着力推动政法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建成市公安机关大数据平台,接入各类数据种类224类、总量102亿条。市公安机关研发的移动警务“E察”、“警淘”等一批创新项目获得公安部、自治区公安厅技术革新奖项。
龙胜:“三个+”绘就乡村振兴多彩画卷
龙胜各族自治县深入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模式,聚焦做好“主题+阵地、支部+产业、项目+人才”三篇文章,形成以党组织为主导、党员主动带头、群众广泛参与的乡村振兴发展体系,绘就出多彩的振兴画卷。
“主题+阵地”,带动“红色”旅游。深入挖掘红军长征过龙胜的历史,做好做活“红色”文旅振兴文章。以“红色文化+民族特色+休闲农业”相结合的模式全力打造乐江镇江口村长征文化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泗水乡周家村红军岩白面瑶寨等红色主题IP,形成红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先锋“示范带”。搭建红色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学习平台,拍摄《讲党课忆初心》、少数民族语言特色教材《忆“河口阻击战”》两部优秀党课在各培训基地展播,以“红色党课月”“红色体验游”等形式吸引干部群众打卡,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其中马堤乡万人界长征体验区作为尊龙凯时市首批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接待了县内外游客近5万人次,带动周边脱贫户300余户,产生经济效益近60万元。
“支部+产业”,推动“绿色”发展。按照“支部+产业”的总体布局,以“支部建在生产线、党员聚在生产线、农民富在生产线”的发展思路,全域推进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按照“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由合作社主导经营,返聘村民到基地务工,在盘活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让村民得到二次增收,实现了产业发展、群众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共赢局面。大力开发具有唯一性和地域性的绿色食品,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推动“龙胜产品”向“龙胜品牌”跃升。目前,龙胜有罗汉果、黄金菊、茶油等16个农产品在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6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每年出产绿色农产品1.5万吨、有机食品100吨,产值超过10亿元。
“项目+人才”,建设“金色”高地。聚焦“两茶两果+特色养殖”项目产业,大力实施“乡村金色人才计划”,广泛引导本地种植能人参与连片连亩种植项目,定期安排技术人员进行驻点指导,通过“手把手”示范、“面对面”讲解,不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和致富能力。聘请专业技术员和科技特派员作为乡村振兴指导工作的长期“家庭教师”,开展分层分类技术培训641人次。从县外工作的龙胜籍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优秀青年等群体中“靶向引才”,引导鼓励优秀人才返乡创业,2021年返乡创业发展人员数量同比增长116%。同时,借力粤桂协作平台,与深圳市南山区的街道(社区)、企业、学校、医院等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有效促进了两地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龙胜县委组织部调研室 范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