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探索建立“四个四”防贫快速响应机制
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021年以来,尊龙凯时始终将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举措,围绕风险隐患排查、帮扶措施落实和动态销号管理等重点,探索建立了“四个四”防返贫致贫快速响应机制。
一是建立四项机制。建立层级负责的保障机制。夯实“四级书记”主官主责、党政领导干部同责、行业部门协同履责、驻村干部履职尽责机制,压牢扛实市县镇村四级责任,把监测和帮扶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抓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举措,为强化预警监测帮扶、守牢守好防贫底线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建立分工明确的协作机制。印发了《尊龙凯时市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方案》,明确了市委农村工作(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和“一办十四组”、市乡村振兴局及各成员单位预警监测和帮扶工作责任。建立保障完善的政策机制。建立产业扶持、就业援助、贫困助学、健康保障、兜底保障和综合帮扶“六项防贫政策”,盯紧致贫返贫风险户对症施策。建立奖罚严明的督考机制。出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办法和督查核实机制,把预警监测和帮扶工作落实情况作为督查核实重点,通过“红黄蓝”三单管理,强化督查督办、过程监管和问责问效。
二是拓展四个渠道。通过“四个渠道”,同向发力全面排查返贫致贫风险点。帮扶单位调查。各帮扶单位组建由6名熟悉业务的干部组成的防贫帮扶小组,每月开展一次入村入户调研核查,及时排查风险因素,制定帮扶计划。“五支队伍”排查。由县级部门干部、乡镇干部、村“两委”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五支队伍”每月开展一次政策宣传、到户排查,建立监测预警台账。数据系统筛查。市、县、乡、村四级每周开展一次数据比对,分析疑似问题数据,查找风险线索,及时发布监测预警。部门联动协查。由乡村振兴部门牵头,协调教育、医疗、住建、卫健、医保、民政等有关部门,开展风险信息预警和线索日常排查。
三是强化四项举措。开展访民情送温暖活动。定期组织机关干部到基层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解读政策,破解难点、痛点。强化县级统筹协同联动。县(市、区)乡村振兴局牵头负责本县(市、区)防返贫预警监测和帮扶工作,加强沟通协调和工作联动,审定拟纳入和拟消除风险监测对象。行业部门负责处置落实帮扶需求、跟踪问效和限期销号。落实镇村监测帮扶工作。由镇村两级负责排查收集返贫致贫风险户信息,对风险问题进行研判和初审,制定初步帮扶意见,确定帮扶责任人,具体落实帮扶措施。镇月初安排、月末审定,集中对返贫致贫风险点、帮扶措施、帮扶责任人履行职责及风险消除等关键环节进行会审上报。抓实村社双线管理。探索监测帮扶新模式,对易地搬迁社区和安置点的脱贫户及“三类人群”实行双线联系管理,由居住社区(安置点)和户籍所在村双方同时安排包联干部、社区干部、“321”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网格员负责包联,社区包联干部负主责、村包联干部配合排查预警,村包联干部负主责、社区包联干部配合落实帮扶。
四是筑牢四道防线。筑牢宣传动员防线。采取会议、微信、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预警监测和帮扶政策、标准和程序,提高农户主动申报知晓率,如家庭遇到因病因灾等困难问题,可随时向村“两委”或通过微信、12317电话、12345便民服务电话等进行申报。筑牢信息互通防线。市县乡村四级要对预警监测和帮扶信息进行及时沟通,共商工作措施对策,确保困难群众遇事有人管,出现风险有人帮,确保各村屯和易地搬迁社区群众监测无盲点、帮扶无漏点。筑牢网格排查防线。以村“两委”为主体,各村民小组长、包组联户干部为网格员,负责对本组内所有农户每月进行一次排查,统计登记易返贫致贫问题。每季度对分散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和监护人履责情况开展一次核查评议工作,确保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筑牢数据比对防线。县乡村三级以及市县行业部门把每月一次的数据信息比对筛查工作做实做细,比对涵盖与“两不愁三保障”重要指标息息相关的民政、教育、人社、住建、医保、农业农村等部门,发现重点风险问题,及时反馈到镇村,及时化解消除隐患风险。(邓岩松)
临桂区:“三个结合”推进乡村振兴
临桂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三个结合”下足绣花功夫,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一、村庄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增强乡村振兴“牵引力”
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美丽乡村,拉动各类要素向乡村振兴聚集。一是下好全域美丽一盘棋。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10个,高标准新农村1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01个,通过抓点、连线、扩面,聚木成林,连成“风景”。坚持“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划,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抓好自治区第一批、第二批共60个村4927栋房屋和1050个基本整治型村庄风貌提升任务。二是打好农房管控攻坚战。为符合“一户一宅”规定的农户发放不动产证8万多本,引导群众主动配合拆除违建农房63座。实行新增违建农房每日“零报告”制度,建立巡查机制,做到新增违建农房第一时间发现、处置。三是打出生态保护组合拳。深入推进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全面治理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棚舍乱搭、柴草乱堆等现象,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8.23%。示范带动15万名群众主动参与“三清三拆”,建成“三微”园570处,农村生活环境更加优美宜居。
二、产业做实与群众增收相结合,增强乡村振兴“支撑力”
坚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以产业兴旺为引擎,撬动乡村振兴、实现生活富裕。一是培育品牌拉动,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指导辖区11个乡镇分别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构建“一村一品”发展格局,获评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2个、市级3个、县级6个,建成乡级示范园38个、村级示范点164个,通过“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12个。二是延伸链条带动,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初步培育12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家获“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按照试点带动、整区推进思路发展数字农业,联合京东农场在六塘镇培育原种蔬菜2万多亩,构建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视化溯源体系,推动六塘镇原种蔬菜质量与效益双提升,供应量在全市占50%以上。建设海吉星、福达农产品冷链物流园,采取农商直供、直播直销、单位定制等模式,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三是融合发展促动,构建产业发展新模式。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体育等深度融合,多渠道打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全区农家乐、采摘园达200多家。如,岚岩村通过村企合作,打造集住宿、培训、餐饮、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民宿区,带动群众持续增收。2021年接待游客25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消费约25亿元。
三、党建引领与多方参与相结合,增强乡村振兴“源动力”
坚持党建引领,健全自治、联治、共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育文明乡风,构建乡村善治格局。一是激发群众自治活力。推动“门前三包”“一约四会”在行政村全覆盖,让群众说事、议事、主事。将各村划分为3548个网格,由村民小组长担任网格长并落实每年600元补贴,发挥民意收集员、纠纷调解员、法规宣传员等职责,实现“小事不出村”。开展村规民约示范创建和“五好家庭”“道德模范”等评比,推行群众“生态文明积分制”管理,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二是借助部门联治外力。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搭建“帮扶单位+村”“党员+农户”的“双对接”模式,71个区直单位结对全区164个行政村,9000余名党员干部回原籍结对农户,帮助强组织、兴产业、抓治理,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20场次。三是凝聚多元共治合力。区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资金用于村庄保洁,各自然村均落实1名以上保洁员,村民理事会对保洁员履职情况监督考评,推动乡村保洁常态长效。开展“百企兴百村”行动,40多家企业捐款470万元,认领乡村建设项目总投资达4400万元。联合华云大数据打造数字乡村平台,运用信息化技术为农房管控、隐患排查、纠纷调处等基层治理赋能“智慧”,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蒋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