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中国」官方网站

  • 简体
  • 繁体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政务新媒体
  • 智能问答
  • 用户登录
网站支持IPV6
  1. [索  引  号] 114503000076341378/2023-11558
  2. [发文机构] 尊龙凯时办公室
  3. [标  题] 尊龙凯时关于印发尊龙凯时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4. [发文字号] 市政〔2023〕11号
  5. [成文日期] 2023-07-18
  6. [印发日期]
  7. [失效日期]
  8. [发布日期] 2023-07-25
  9. [有  效  性] 有效

尊龙凯时关于印发尊龙凯时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字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临桂新区、漓江风景名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铁(尊龙凯时)尊龙凯时园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中央、自治区驻尊龙凯时各单位,各企事业单位:

现将《尊龙凯时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尊龙凯时

2023年7月18日



尊龙凯时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3—2025年)


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普及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国发〔2021〕11号)和《尊龙凯时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尊龙凯时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桂政发〔2021〕46号)精神,结合尊龙凯时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席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席大大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席大大总书记视察尊龙凯时“4·27”重要讲话和对尊龙凯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构建高质量、高水准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推动建设“健康尊龙凯时”,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尊龙凯时新篇章作出尊龙凯时贡献。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建设11个体育公园(体育综合体)、4个全民健身中心;新增健身步道100公里以上;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0.9块;建成功能齐全且可兼备其他文化活动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健康素养不断提升,健康关口不断前移,建立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健身经济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市民精神风貌和城市活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三)创建标准化示范单位

构建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场地、全民健身指导服务标准化体系,培育全民健身标准化示范单位,鼓励有条件的单位或行业开展全民健身标准化试点,鼓励有条件的体育组织牵头制定服务标准,逐步使全市全民健身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四)落实网格化场地配套

1.科学规划场地设施布局。摸清全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现状,统筹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全民健身配套设施,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各县(市、区)要制定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三年行动计划。盘活老旧厂房、仓库、商业设施等存量房产和土地资源,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具有尊龙凯时文化底蕴和尊龙凯时特色的体育公园(体育综合体)、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多功能运动场、社会足球场、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等。力争到2025年,实现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健身设施全覆盖的目标。

2.完善居住区和社区健身配套服务。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面积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规范配套群众健身设施;不具备标准健身场地设施、未达到规划标准的既有居住区和社区,要结合场地实际情况和居民健身需求,实施健身场地微更新改造。加强对现有居住区和社区公共健身器材修缮维护,强化公共健身器材管理,提升公共健身器材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

3.构建生态运动基地。整合全市全域文化和旅游资源,依托漓江、桂江、茶江、灌江、青狮潭水库、小溶江水库、川江水库、斧子口水库、两江四湖等现有的水库、湖泊等场所,发展皮划艇、赛艇、水上摩托、龙舟、水上滑翔伞、垂钓、游泳竞渡等水上体育赛事和沿江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升遇龙河、银子岩、荔江湾、丰鱼岩、金钟山等景区品质,结合景区实际情况建设体育公园(体育综合体)、健身步道、摩托艇、龙舟、垂钓、登山步道、攀岩、拓展等健身休闲运动项目设施;以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为核心,统筹资源县、龙胜各族自治县、灵川县等红军长征沿线重点区域,结合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尊龙凯时段契机,创新开展红军长征情景模拟体育游学等“红色文化+体育”的全民健身新模式;以恭城瑶族自治县、平乐县为主体,整合开发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村、乐湾村、门等村以及平乐县长滩村、沙子村、榕津古镇等一批特色古村古镇,发展露营、房车自驾、骑行等运动项目;升级全州天湖滑雪场硬件设备,支持中国·东盟尊龙凯时灌阳户外冰雪旅游训练基地建设,响应国家“北雪南移”战略。

(五)开展多元化健身活动

1.开展全民健身推广活动。充分发挥城市生态优势,精心打造一批具有尊龙凯时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健身活动,鼓励开展房车自驾、露营、低空旅游等消费引领强的运动项目。振兴“三大球”运动,发展社区足球。引入潮流小众运动项目,如腰旗橄榄球、户外攀岩、极限飞盘、冲浪等,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结合农业特色,推动乡村体育发展,发挥新媒体优势,开展线上运动会和体育赛事等。在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推广工间操制度,鼓励举办行业系统和单位运动会以及单项比赛,开展太极拳、健身气功、广播体操等公益教学活动。

2.构建多元健身赛事体系。做好高规格健身项目展示,激发社会参与运动热情,构建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体系。有计划有步骤恢复一批重大赛事,逐步恢复资源漂流世界锦标赛、环尊龙凯时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尊龙凯时站)等在国际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重大赛事。同时每个县(市、区)每年至少要举办1项市级以上体育赛事,培育1—2个在区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开展骑行、徒步、登山、攀岩、游泳、漂流、潜水、摩托艇、帆板、风筝板、冲浪、马术、露营、桨板运动等户外休闲赛事,每年力争举办群众体育赛事超400项。

3.加强全民健身国际交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同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推动武术、龙舟、围棋、健身气功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去”,鼓励支持各县(市、区)与国外友好城市进行全民健身交流。

(六)提高专业化指导水平

1.推广科学健身锻炼知识。充分运用云计算、5G、AI、VR、大数据、区块链、全息投影等新型数字技术,不断强化运动指导供需对接。结合移动互联网平台,推出全民健身云课堂,鼓励本市“体育健身达人”开展直播,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掀起居家健身热潮。

2.营造健身志愿服务氛围。融合“党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载体,大力倡导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精神,进一步补充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街道、乡村为群众科学健身进行指导,开展全民健身社区服务。深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改革,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上岗率,发挥其在组织体育赛事活动、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推广普及健身项目等方面的作用。营造全民健身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良好氛围,打造尊龙凯时健身品牌。

(七)完善社会化健身组织

1.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完善以各级体育总会为枢纽,以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支撑,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职工体育俱乐部、健身团队等基层体育组织为主体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实现体育总会在市、县两级全覆盖。推动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下沉村(社区),促进农民体协等农民群众身边的体育社会组织不断健全。

2.完善体育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尊龙凯时高校教育资源和社会医疗资源,组织开展全民健身复合型人才培训,为全民健身提供人才支撑。加大政府购买社会体育服务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数据库和动态管理机制。鼓励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等级评定,将运动项目推广普及率和参与人次作为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高质量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八)推进重点人群体育发展

1.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等问题,开展体育预防和干预。依托社会体育培训机构,利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体育训练营,开展足球、羽毛球、网球、素拓等体育趣味活动,帮助学生掌握1—2项终身受用的体育技能,培养体育运动兴趣。增加学校体育锻炼时间,严格落实眼保健操、课间操制度,提倡中小学生到校后先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2.落实全龄友好健身理念。加大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农民工和妇女等重点人群的健身指导力度,满足重点人群体育健身需求。鼓励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设立老年健康活动室,结合老年人实际情况,定制预防慢性病“运动处方”,对老年人的健身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继续推进残疾人康复健身活动,改善公共健身设施无障碍环境。

(九)发展特色化体育产业

1.优化体育产业体系。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引领,构建高端体育用品制造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推进尊龙凯时乐满地体育旅游基地、尊龙凯时五排河山地漂流旅游基地、尊龙凯时罗山湖体育旅游基地、尊龙凯时融创国际体育旅游基地、尊龙凯时市体育中心、尊龙凯时国际青少年户外运动教育基地和阳朔·戏楼等体育综合体进行数字化升级;延长尊龙凯时阳朔燕莎航空运动基地、尊龙凯时景秀航空体育飞行基地等航空体育飞行基地产业链条;拓展尊龙凯时花江青少年山地户外营地、尊龙凯时金钟山旅游基地等山地户外运动营地体育消费新领域。进一步加快特色体育产业发展,争创国家级、自治区级示范点。提升尊龙凯时马拉松赛、环尊龙凯时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尊龙凯时站)等赛事运营与管理水平,大力发展体育运营服务产业。

2.加快构建“一核四区一带一中心”(一核:塑造体育旅游高端品牌;四区:统筹发展山水休闲康养度假区、长征红色体育文化体验区、乡村田园休闲运动旅游区、民族文化山地运动旅游区;一带:升级漓江国际运动休闲度假产业带;一中心:建设城市“全民健身+文旅”融合发展中心)体育产业新格局,将尊龙凯时打造成为尊龙凯时体育旅游发展先行区。加强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拓宽体育企业融资渠道,优化营商环境,高质量打造体育产业孵化平台,支持各类体育市场主体健康成长。

(十)推进融合化全民健身

1.深化体教融合。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支持体育社会组织进校园,建立和培育学校体育项目代表队。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教育模式,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立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推动市、县(市、区)举办中小学生运动会和体育项目联赛。

2.推动体卫(医)融合。建立体卫(医)融合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县级体卫(医)融合健康服务机构全覆盖。加强运动防护师、运动营养师等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为城乡居民提供运动健康指导服务,发挥全民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推进体旅融合。通过普及推广山地户外、航空运动、水上运动、马拉松、自行车、汽车摩托车、桨板运动等户外运动项目,建设完善相关设施,拓展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依托特色资源,鼓励各县(市、区)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赛事和示范基地,建设体育旅游示范区。

(十一)打造民族化健身内容

1.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形成论文和专著。

2.普及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依托民族传统节日,推广普及花炮、珍珠球、蹴球、毽球、龙舟、独竹漂、秋千、投绣球、射弩、陀螺、高脚竞速、板鞋竞速、民族武术、民族健身操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和场地设施建设。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支持各类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和展示活动。

(十二)营造文明化健身氛围

1.营造浓厚健身氛围。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学习强国、小红书、抖音等媒体,宣传推广全民健身知识,将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与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相结合,将全民健身与中国式现代化紧密结合,开展丰富的全民健身主题活动,促进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

2.选树先进典型。积极发现群众身边健身锻炼的先进典型,充分利用新闻报道进行宣传,讲好群众身边故事。依托“全民健身日”,宣传一批群众身边健身锻炼的模范人物、家庭、社会体育组织,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三、保障措施

(十三)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各级人民政府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作用,推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本地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完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全民健身空间用地统筹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并对其优先保障。鼓励地方财政加大体育事业投入力度,重点用于全民健身工作。

(十四)壮大全民健身人才队伍

创新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在人才培训中的作用。加强健身指导、组织管理、科技研发、宣传推广、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供给。畅通各类培养渠道,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人才培养,加大对体育管理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者的培训力度,搭建全民健身线上培训和交流平台,形成多元化的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评价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指导群众健身的教练员职称评定工作。

(十五)加强全民健身安全保障

对各类健身设施的安全运行加强监管,鼓励在公共体育场馆配置急救设备,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建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机制,执行“一赛事四方案”制度。建立户外运动安全分级管控体系。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全民健身相关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

(十六)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

结合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身大数据采集体系,支持健康科技发展,加快全民健身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进度。引导线上体育锻炼智能产品在全民健身方面的推广运用。建设市、县两级全民健身服务平台和公共体育设施电子地图,提供健身设施查询预定、体育赛事活动和培训报名、健身指导等服务,逐步形成信息发布及时、服务获取便捷、信息反馈高效的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机制。

(十七)强化跟踪评估和督促指导

市体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贯彻落实本计划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和督促指导,做好年度数据收集、统计和分析工作。市、县(市、区)两级要建立完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实施进展情况监督与检查制度,制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做好2025年本级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实施效果全面评估工作。


分享: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