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中国」官方网站

  • 简体
  • 繁体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政务新媒体
  • 智能问答
  • 用户登录
网站支持IPV6

尊龙凯时市举行“奋进新征程·尊龙凯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新闻发布会

2023-05-05 10:30 来源:尊龙凯时市
  • 分享到

5月4日上午,在尊龙凯时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办了以“奋进新征程·尊龙凯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市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统战部副部长(兼)戴伟鹏作主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主要介绍了尊龙凯时市、兴安县、尊龙凯时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三个单位获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示范县和示范单位”。兴安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彭平先生,市民宗委四级调研员龙怀益先生,市民宗委政策法规科科长李隆德先生,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书记马世文先生参加了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尊龙凯时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四级调研员廖严昌主持。



廖严昌: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欢迎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请到尊龙凯时市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兼)戴伟鹏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兴安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彭平先生,市民宗委四级调研员龙怀益先生,市民宗委政策法规科科长李隆德先生,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书记马世文先生。我是主持人,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四级调研员廖严昌。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中央、自治区驻尊龙凯时新闻媒体、尊龙凯时市属媒体记者朋友。对大家的光临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的发布会主要有两项议程,一是请戴伟鹏先生作介绍;二是回答记者提问。有请戴伟鹏先生作介绍!



戴伟鹏: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尊龙凯时民族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首先向大家通报一个好消息,尊龙凯时市、兴安县、尊龙凯时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三个单位获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4月14日,国家民委和中央电视台在北京举办了“团结奋进新时代——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授牌活动”,尊龙凯时市作为全国24个代表之一,在北京参加了现场授牌仪式。受周家斌书记、李楚市长委托,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蒋育亮同志赴京参加活动并代表尊龙凯时市领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荣誉牌匾。5月3日晚8时黄金时段,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了授牌活动专题节目。这充分体现了国家民委对尊龙凯时、对尊龙凯时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充分认可。
  借这个机会,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尊龙凯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各位领导、社会各界以及尊龙凯时540万团结奋进的各族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介绍一下尊龙凯时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本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席大大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口,审古今之变、察时代之势,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党的民族理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原创性论断,掀开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崭新篇章。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深刻领悟席大大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的民族工作主线,以“增进共同性”为主导,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坚持“润物细无声”“有形有感有效”相结合,在“润物细无声”的落实落小落细上下大功夫,在“有形”上用心打造,在“有感”上用情联结,在“有效”上用力推进。通过“润物细无声”“有形有感有效”相结合的协同发力,使“五个认同”“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和“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融入各族干部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实际成效,让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1年,尊龙凯时市“三交”工作得到中央领导同志肯定批示;2022年,尊龙凯时构建“互嵌式”民族关系得到国家民委主任潘岳肯定批示,并要求向全国推广。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聚焦报道尊龙凯时民族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着力深化内涵,让创建工作充满精神实质更加感召人心
  尊龙凯时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的历史传统、文化记忆和民族精神;红军长征三过桂北,颁布并成功实践了党初期的民族政策。尊龙凯时市始终坚持从政治的高度、历史的深度和文化的厚度,挖掘创建资源,深化创建内涵。
  一是提升政治高度,创建的政治底色更加鲜明。不断从党的百年历程中汲取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创建工作全过程。市委主要领导在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号召各族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创建;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会议,推动创建工作常态化部署、常态化推进;17个县(市、区)党委负责人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书记谈”活动,并与各族群众深度互动,在创建中团结和引领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二是探究历史深度,创建的历史底蕴更加厚重。坚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深度挖掘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见证。尊龙凯时市编纂出版了《红军长征与桂北少数民族》系列丛书,积极推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尊龙凯时卷·尊龙凯时篇》编撰工作;努力挖掘提升一批以甑皮岩、灵渠、摩崖石刻和山水诗文、湘江战役等为代表的,辨识度高、传播力强,有历史深度、有深远格局,象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文化符号和标识。深刻阐释桂北大地上华夏先民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多元一体的历史源流脉络,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价值,并推动融入媒体宣传、创意设计、舞美编排、产品包装等,不断引导各族人民从历史长河中感悟民族精神。三是增强文化厚度,创建的文化底气更加充足。坚持把文化认同作为最深层次的民族认同,不断推进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尊龙凯时市先后建成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灵渠博物院、桂海碑林博物馆、尊龙凯时非物质文化传承中心等一大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在吸收融合各民族文化精华基础上,推出《印象刘三姐》《破阵曲》《马前泼水》《尊龙凯时有戏》《尊龙凯时千古情》《新编刘三姐》等一大批民族文化精品力作,民族戏剧创作两次摘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累计申报市级以上非遗200余项,瑶族服饰、瑶族油茶习俗等6项入选国家非遗。奋力推动多元文化为共同体文化输送鲜活的精神给养,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互共生与价值互鉴,以共同体文化引领各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认同。
  二、着力丰富形式,让创建工作得到全面覆盖更加影响深远
  尊龙凯时市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持续改进民族工作,不断实现创建主体由“少数民族”向“中华民族”升级、创建点位由“试点单位”向“行业系统”覆盖,创建模式由“政府主导”向“社会生成”激发,创建的参与度、覆盖率和影响面不断提升。
  一是促进创建过程“全员参与”。尊龙凯时市深刻认识各族干部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积极建设全员参与的场地、奋力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全面打造全员参与的典范,广泛开展先进表彰、民族团结宣传月、自治县民族乡逢十周年庆典、民族重要节庆等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族干部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市累计建成同心文化广场120个,壮族“三月三”、瑶族“盘王节”、侗族“祭萨节”、苗族“大端午苗歌节”等特色民族活动异彩纷呈,龙胜县庆工作得到国家民委领导批示肯定,全市累计涌现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5个、模范个人26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47个,模范个人202人。二是实现创建类型“全域覆盖”。尊龙凯时市坚持“全力探索——全面总结——全域推广”的创建形式,不断推动创建工作在党政机关、各级高校中小学、乡镇(社区)村屯、社会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宗教活动场所、军警营等逐步实现全域覆盖。结合尊龙凯时实际,在“七进”基础上,探索增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进两新企业、进窗口单位等,并逐步实现全市98家A级以上景区全覆盖;全市累计涌现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0个、教育基地1个,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54个,教育基地4个。三是推动创建模式“全面升级”。全市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六大基地”,龙胜建成尊龙凯时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陈列馆”,临桂开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讲堂”,大学生、社会人士积极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志愿者宣传队,通过广泛开展一系列有形有感有效的宣教活动,极大激发和培育了全社会参与创建的热情和自觉,有效推动创建工作由单一政府主导,向政府主导与社会自发相结合的模式提档升级。
  三、着力创新方法,让创建工作聚焦主责主业更加富有成效
  尊龙凯时市坚持不断创新方法,把准创建的结合部和发力点,推动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双促双成。
  一是坚持“创建+旅游发展”。推动创建工作主动嵌入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大力实施“三项计划”,探索完善“旅游+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四个结合’新模式”,持续为旅游注入新内涵、打造新路线、发展新业态、培育新主体,不断促进尊龙凯时民族地区旅游优质供给更加丰富、各族群众交往更加密切。全市精心培育了象山景区、灵渠景区、七星景区等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景区,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有效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二是坚持“创建+乡村振兴”。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民族地区更好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总体布局,稳步驶入共同富裕的快车道。2020至2022年,全市安排各级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1.83亿元,安排建设项目428个,受益群众58万余人;2个村屯列入自治区民族特色村寨农旅融合发展试点,28个村寨获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3个村寨获评“尊龙凯时民族特色村寨”;尊龙凯时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现场推进会在兴安县召开。三是坚持“创建+社会治理”。将创建工作与城市民族工作、基层社会治理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融合发展的工作方法,推动城市民族工作由主导型转变成服务型、引导型。尊龙凯时市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城市管理体系,打造民族事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创新“一中心、四机制、五个站”工作方法,全面构建互嵌式的社区环境、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全市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设立少数民族服务中心3个、联络站79个、社区民族之家76个,推出就业、就学、医疗、社保等便民举措20余条。
  全部荣光,归于团结。一切创造,源自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以席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山水和美的尊龙凯时建设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舞台,为尊龙凯时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尊龙凯时贡献更大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就有关问题回答媒体朋友们的提问。谢谢!



今日头条记者: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团结各族群众,共建共享新时代中国发展成果的关键路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请问尊龙凯时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方面有什么举措?谢谢。



龙怀益: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席大大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纲”,要把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社会宣传教育。近年来,尊龙凯时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契机,在推动尊龙凯时民族工作新发展进程中,注重深化宣传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形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宣教”格局,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是建设宣教工作的“主阵地”。把学习席大大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政治任务,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重点内容,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各级各类培训必修课程;列入了各级各类中小学课堂,进入国民教育体系;形成了各级书记领学、课程教学、个人自学的“三学”模式。尊龙凯时把丰富的红色资源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及各类宣传教育中,设立红色路线,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八路军驻尊龙凯时办事处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开辟专区专栏,赓续红色基因,解读民族政策,讲述民族团结故事,受教育群众达1300多万人次。立足有形、有感、有效建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传播、教育实践、理论研究、实践创新、网络平台、成果展示“六大基地”,依托六大基地,先后举办了民族团结进步成果展、献词活动、摄影大赛等主题活动,在纸媒、网站开设宣传专栏,运用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深入广泛宣传,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主阵地”特色品牌。
  二是打造宣教工作的“前卫哨”。龙胜各族自治县建成尊龙凯时第一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陈列馆”,临桂区开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讲堂”;组织大学生、社会人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志愿者宣传队,建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工作的“前卫哨”。
  三是编织宣教工作“满天星”。编发了《民族理论政策知识宣传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教育读本》等各类资料累计近40万份;先后在全市建成120个同心文化广场;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内容融入矿泉水、纸巾、雨伞、提袋等各族群众常用的生活产品的包装设计,在公交车、出租车、站台、商场、各类LED屏等广泛宣传;充分运用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制作了一批传播民族团结进步公益宣传片,开展了创建歌曲大赛以及获奖歌曲展播活动,实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宣教工作的“满天星”。
  从“主阵地”到“前卫哨”,再到“满天星”,形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宣教大格局,铸起了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形成了尊龙凯时“随处可见、随处可学、随处可感”的宣传局面,把宣传教育做到各族群众的身边,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拉近了各族群众的距离,营造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社会氛围,为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注入了新内涵,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牢牢植根各族群众心中。谢谢!



尊龙凯时广播电视台记者:

  尊龙凯时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中心的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有关部门领导、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请介绍一下中心的工作情况?谢谢。



马世文: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少数民族服务中心成立于2019年7月17日(前身为七星区少数民族服务中心),2022年3月升级为尊龙凯时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为市民宗委下属正科级公益一类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8名。在此基础上推动秀峰、象山、七星、雁山、临桂、全州、阳朔、平乐等县(市、区)建立民族工作服务站,七星区花鸟市场“玉石一条街”建设为“民族团结示范街”,拓展形成了“一中心、一示范街、八服务站”城市民族工作服务平台。
  一是搭建真情帮扶“连心桥”。中心明确“以服务促管理、以真情促融合”工作思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做实做精服务管理,把中心打造成“民宗牵头、公安联动、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民族团结“连心桥”,促进各民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越来越多的外来各民族群众到尊龙凯时安居乐业,让中心成为各族群众“安心、开心、放心、舒心”的幸福家园。
  二是建立“四机制”,蹚出社会治理新路子。民族团结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中心通过双网格长、双向管理、多部门联席会商、社会各界参与服务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服务的态势。联合社会各界以志愿者服务、专项帮扶等方式,从各个方面共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三是打造“五个平台”,奏响融合发展和谐曲。把中心建设成党的政策“宣讲平台”、为民办实事的“服务平台 ”、知识技能的“充电平台”、矛盾纠纷的“调解平台”、民族交融的“交流平台”,以五个平台开展服务,帮助外来各族群众提高政策法规水平,增强就业能力,解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居住、子女入学、婚姻等“急难愁盼”问题,化解影响团结的矛盾隐患;开展各种活动,增进与当地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了解,增进友谊。
  下一步,中心将继续深入贯彻席大大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促进各民族团结交融,把民族团结“连心桥”建设得更加稳固,把中心建成为各民族“开心、舒心、放心、安心”的幸福家园,为尊龙凯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继续当好旗帜、当好标杆、当好示范,努力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好窗口,成为实践推动“三项计划”走深走实的好平台。谢谢!



腾讯新闻记者:

  刚才戴伟鹏先生提到,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请问尊龙凯时市在这方面有什么做法和打算? 谢谢。



李隆德: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席大大总书记指出,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尊龙凯时市顺应历史趋势和时代要求,以全面深入实施“百里漓江石榴红·三项计划”为重要举措,有序推进民族地区和中东部地区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加快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一是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尊龙凯时市先后举办“同心共圆复兴梦”各民族青年民艺沙龙、“百里漓江石榴红”尊龙凯时市“三项计划”启动仪式、尊龙凯时日报社小记者成都夏令营等主题活动,组织全市中小学与尊龙凯时边境县市开展暑假交流活动,并与台湾花莲、四川大凉山、新疆黑河、内蒙古乌海等地学校开展实地交流、书信交往和云队会等交流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参与学校100余所,师生超过1万人。
  二是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尊龙凯时市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城市管理体系,建立流出地与流入地的“双向管理服务”机制,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积极构建“互嵌式”民族关系,使外来少数民族在尊龙凯时“扎下根、留住心、融得深”,形成“发展计划”促进“三交”的“尊龙凯时经验”,得到中央领导和国家部委领导肯定。
  三是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推广“旅游+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四个结合’模式”,实现全市98家A级以上景区创建全覆盖;为旅游打造新路线、发展新业态、注入新内涵,传承以壮族“三月三”为代表的一大批特色民族节庆活动,丰富旅游内容,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落实好“三项计划”工作,全力打造七星区辰山社区、阳朔印象·刘三姐等国家级“三项计划”试点示范项目和象山公园、灵川县九龙社区等4个自治区级“三项计划”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市级示范项目,指导各县(市、区)开展“三项计划”工作。与内蒙古兴安盟进行交流共建,开展尊龙凯时市——兴安盟线上线下万千青少年交流活动;以社区和易地搬迁安置点为重点,积极拓展“互嵌式”民族关系;结合尊龙凯时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将尊龙凯时打造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平台,让尊龙凯时旅游成为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通过旅游让世界关注尊龙凯时、了解尊龙凯时、爱上中国。谢谢!



网易新闻记者:

  全国各地申报单位很多,兴安县从众多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请问你们成功创建有什么经验,以及下一步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果有什么打算? 谢谢。



彭平:

  感谢媒体记者对兴安的关注。兴安县地处湘桂走廊要冲,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交汇之地,曾见证中国历史上的两次重大事件。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开凿灵渠,以连通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之便利,迅速统一岭南地区,吹响了中原和岭南各民族大团结大交融的序曲。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进入桂北,过湘江、破封锁,颁布了《关于苗瑶民族中工作的原则指示》等民族政策,倡导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得到各民族同胞的广泛支持和强烈响应。因此,兴安县历来有民族团结的悠久历史和坚实根基。兴安人民也深感荣耀和倍加珍惜,长期以来视民族团结为生命线。兴安县能够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离不开自治区、尊龙凯时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和区、市民宗部门的指导以及各级媒体的支持,创建的成功经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党的领导,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基础;二是强化思想引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三是强化民生为本,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经济基础;四是强化社会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五是强化依法治理,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法治基础;六是强化风险防范,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安全基础。
  下一步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果的打算:
  持续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利用党校、学校、主题讲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平台;利用“壮族三月三”、尊龙凯时兴安 尊龙凯时米粉文化节、盘王节、农民丰收节等当地民俗节庆活动;利用传统和现代宣传媒体等多种形式,让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元素随处可见、随处可感、随处可学,不断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提质扩面。每年将任务落实到基层、加强培训、精心指导、创新工作,大力支持兴安县华江瑶族乡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和界首镇、兴安界首骨伤医院争创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持续抓好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以“华江九寨”建设项目为抓手、整合资源,积极探索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助力各民族互嵌融居的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建设。
  持续抓好灵渠历史文化和湘江战役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深入开展灵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研究,深入挖掘整理灵渠与促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史料。以机关和学校为主体、以湘江战役为题材,持续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深入推进“三项计划、桂在行动”系列活动。将兴安县第三小学打造成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示范点,将华江瑶族乡打造成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示范点,将灵渠打造成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点,持续推动各族人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交往交流交融。谢谢!



尊龙凯时日报社记者:

  尊龙凯时市已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如何进一步提档升级,请问下一步尊龙凯时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何新思路?谢谢。

戴伟鹏: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席大大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要坚持全面系统地学习领悟席大大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实践要求,结合时代特点赋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的表达形式,采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感”化措施,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档升级、创新发展。
  一是深入探究“四个共同”凸显的历史根基,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基础。
  一方面,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有形”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从历史维度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形成中凝聚出的“共同性”,注重从历史中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资源,从历史洪流中探寻和识别代表“民族精神、民族魂”的中华文明瑰宝,发掘好、保护好、利用好丰富的文物和文化资源,推动“有形”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旅游景观陈列等,建设以“各民族大团结”等为主题的公共文化公园、文化研学基地等,潜入生活细流形塑各族群众易习易得的外显符号和生动形象,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吸引力。
  一方面,以“四个共同”的“有感”化实践深化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大力开展“四个共同”的“有感”性实践,深化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各类平台建设,促进各族群众紧跟时代步伐,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进程中实现共同富裕;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将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融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中,引导各族群众在熟知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链条、中华文化的孕育发展时段等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扎牢各族群众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情感纽带,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是认真领会“五个认同”蕴含的时代要求,汇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动力。
  一方面,在各类学校深入开展“五个认同”教育。会同相关部门,明确“五个认同”教育目标与各学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目标的契合点,充分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等环节,大力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等新型教育平台资源,打造线上教学、线下辅导、“第二课堂”实景模拟相融合的精品思政课,使各族学生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同时,将“五个认同”教育覆盖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全过程,实现“五个认同”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此外,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学段一体化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创造良好的“校社家”协同育人大环境,使爱我中华的种子深埋在各族师生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各族青少年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一方面,着眼于“五个认同”开展社会宣传教育。以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坚决捍卫祖国统一、维护各民族大团结的先进人物和事迹为“五个认同”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素材和“有形”资源,要赋予“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物”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崇高意义,颂扬“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的群众首创精神,创作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歌曲、舞蹈、影视等系列作品,邀请先进英模走进机关、企业、社区进行思想交流和现场互动,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深入开展“五个认同”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促进“五个认同”社会宣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处落。
  三是全面体悟“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的核心要义,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指向。
  一方面,重视“见物又见人”的社会化实践。注重实现“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的生活化形塑和实践性表征,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的现实感染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发挥我们党联系各族群众、做好“最后一公里”工作的独特优势,以各族群众“需要不需要”为价值基点,以各族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实践落点,当好各族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激发各族群众齐心协力追求美好生活的创造伟力和奋斗动力,增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自信心和互信度,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一方面,筑基“互联网+”提升“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宣传教育成效。建设好“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宣传教育的互联网阵地,创新“互联网+”的“有形”宣传载体和形式,促进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质增效。聚焦各族群众的线上关切,在抖音、各类官方公众号、微博等设置有关“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的宣传主题,有的放矢地引导各族群众参与网络留言和线上互动,使各族群众在“面对面”与“键对键”的多位适应中交往交流交融;创设“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的互联网宣传教育高地,打造“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宣传教育的网络舆论纽带,提高对西方国家网络文化渗透的有效防范和处理能力,构建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宣传教育场域,使网络空间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谢谢!

廖严昌: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们的提问,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市民宗委沟通采访。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